繼2020年藥企人士持續變動后,2021年國內藥企高管變動又開始變得日漸頻繁。3月15日,德琪醫藥宣布,公司正式任命Minyoung Kim為德琪韓國總經理。同時,為進一步拓展亞太市場,德琪醫藥已成立韓國子公司“德琪醫藥株式會社”。Minyoung將直接向德琪醫藥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地區負責人Thomas Karalis匯報。
3月12日,貝達藥業也發布公告稱,毛力先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、副總裁兼首 席醫學官職位,辭職后將不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。同日,華潤三九同樣發布公告,稱收到董事劉文濤提交的辭職報告,劉文濤由于工作變動原因,提請辭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、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。
除了以上企業外,截止目前如復星醫藥、信立泰、國藥一致等企業也有高管相繼離職。據不完全統計,今年1月份,國內就有包括海南海藥、萬泰生物等近20家藥企高層辭職;2月,還有超30家藥企高管離職。從中可以明顯看出,醫藥離職潮在新的一年仍在繼續。
從統計數據來看,藥企高管辭職的主要原因大多都是“個人原因”。對此,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不管是個人原因,還是其它原因,其實都離不開醫藥行業當前面臨的巨大壓力。近年來,國內醫藥市場變化、洗牌加劇。尤其是隨著帶量采購常態化、一致性評價等一系列醫改政策的推進,醫藥市場環境已經不同以往,藥品價格下降已經成為趨勢。在不斷擠出藥企價格水分的同時,也正加速倒逼醫藥產業創新轉型。在此背景下,醫藥創新企業的財務團隊、市場團隊和銷售團隊都開始隨之變化,而與之相伴的高管變動也逐漸成為常態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醫藥行業人員流動性的不斷提高。也使招人難、留人難的問題開始逐漸滲透到了醫藥行業的眾多領域,越來越成為擺在企業、機構機構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那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?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這得從傳統的留人方式上分析。按照傳統的方法,企業要想留住專業人才,無非是從待遇、感情、事業發展三個方面著手。但放眼國內企業,目前這三種效果似乎都并不怎么樣。
實際上,這主要是因為醫療、醫藥產業涉及到眾多領域的相關知識掌握,在招人上相比其他行業就已經對人才提高了一定要求,而且因為有些工作難度高,需要堅持沉淀,有部分人也無法堅持,還有其他一些原因的累積所導致。 因此,業內指出, 針對人才尤其是核心人才,需要實施長期且有效的激勵。例如,股權激勵計劃,通過打造組合型激勵工具、差異化激勵方案等來提升人才及核心團隊的認同感。
除此之外,針對不同領域、不同類型的人才,企業還要突破傳統的培訓方式,使人才發展與業務需求和企業戰略保持一致。總的來說,要想解決人員流動性大,人才競爭激烈等問題,各大企業就要加速提升組織的靈活性,打造合適的人才管理模式、以及足夠包容和創新的企業環境。